作者:袁偉 姚永忠
鎮上幼兒園、小學放學后,劉永彬每天下午都要跑4趟,送32名學生回家
“小黃車”在學校門口等待學生放學
■ 一年多前,10輛印有“鄉村客運”的9座“小黃車”在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懷德鎮鎮域開行,主要側重于接送當地學生上學和放學回家,空閑時段則滿足其他群眾的出行需求。
■ 村里的孩子們因此有了“校車”,上學和放學回家的路更安全,交通出行費用減少,這樣的“小黃車”贏得了當地學生和家長的口碑,也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。但是,對于經營者及企業來說,在鄉村客運市場萎縮的情況下,“小黃車”的運營同樣存在困境,大多處于虧損狀態,甚至面臨開通后如何留得住的現實問題。
■ 連日來,記者在富順調查走訪,相關經營者及企業就“小黃車”的生存提出了各自建議。面對生存困境,當地交通運輸部門也在積極思考,提出了彰顯鄉村客運公益屬性,加大財政扶持政策力度、探索城鄉公交一體化經營等建議。
贏得口碑
之前:坐“白板車”,不安全還貴
如今:方便又便宜,安全還有保障
“小朋友們,跟著我,不要掉隊了。”3月8日16時許,懷德鎮“小黃車”車隊隊長劉永彬領著數名小朋友走出鎮中心幼兒園,牽扶著他們上了校門口停放著的一輛“小黃車”。緊接著,劉永彬駕車駛入村道,依次將孩子們送到他們的家門口。
每天下午,到了鎮上幼兒園和中小學放學的時候,劉永彬都要這樣跑4趟,送32名學生回家。次日早上,他又駕車到村里,挨個將這些孩子送到學校。
富順縣交通運輸局交通運輸管理所副所長彭勇介紹,鎮上接送學生的“小黃車”共有10輛。2021年初,為解決學生上學和放學回家交通出行問題,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協調富順縣吉祥道路運輸有限責任公司,在當地定向投放的鄉村客運車輛。投放后,側重于服務學生上學和放學回家,空閑時段滿足其他群眾的出行需求。
懷德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在沒有“小黃車”前,部分村組的學生乘坐“白板車”(非法營運車輛)上學和回家,許多村民也是如此。而這些“白板車”,大多數存在超員、超速、車況不好等安全隱患。
“以前,一輛‘白板車’擠上10來個娃娃很常見。”作為學生家長,家住懷德鎮司灣村的陳女士感受頗深,“有了‘小黃車’后,每人一座,價格還便宜點,家長當然愿選‘小黃車’了。”
“坐‘白板車’每人每學期1000元,娃娃經常擠得喊腳痛。‘小黃車’每人每學期800元,送到校門、接回家門,方便、便宜、安全。”采訪中,多名學生家長也表達了和陳女士一樣的看法。
劉永彬介紹,目前,他和其他9輛“小黃車”的司機每天接送學生共計200余人。“送得最遠的是深灣村有些組,單邊10多公里。”
現實尷尬
要避開班車線路,客源少
司機年收入不到兩萬元
3月14日,自貢市道路交通運輸服務中心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,2020年6月啟動鄉村客運“金通工程”后,自貢共投入62輛響應式服務的“小黃車”,覆蓋206個未通客車的建制村。
“小黃車”投運一年多以來,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,但和不少地區的鄉村客運一樣,同樣面臨困難。
“我們是鎮到村的班線車,只能在鎮村之間開行,不能與班車線路重合,這就造成了客源少,收入也少的問題。”劉永彬介紹,開行一年多時間,懷德鎮“小黃車”經營情況堪憂,10輛車有8輛都是虧。
車隊隊員王安銀介紹,自己每天接送24名學生,每人每學期收費500元至800元不等。折算下來,每人每天6元。“24名學生一天收144元,除了學生,其他坐車的人很少。”王安銀稱,平均算下來,他每天收入能有200元,月均6000元,全年7.2萬元左右。以2021年為例,除去3.1萬元油費、2.2萬元保險和維保管理費用,不算購車折舊和人力成本,一年只有1.9萬元的純收入,這樣平均到每月,不足2000元。
富順縣吉祥道路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黃忠翰坦言,除在懷德鎮合作經營的10輛“小黃車”,公司另有7輛響應式服務“小黃車”,服務趙化、代寺等鄉鎮的村民趕集、學生上學及郵件下鄉等運輸工作,總體處于虧損狀態。從2021年的運營情況看,平均下來,每輛“小黃車”虧損數萬元。在他看來,農村群眾出行需求不大、客源少、空座率高以及出行方式多元化,是鄉村客運車輛虧損的主要原因。
類似的“小黃車”經營困境,在富順縣互助鎮等鄉鎮同樣存在。富順縣華茂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何其勇介紹,公司在互助、板橋、東湖、獅市等鄉鎮共有10輛“小黃車”,但村里老年人居多,出行需求小,加之私家車增多、非法營運車輛仍有市場,“小黃車”運營舉步維艱。“個別沒有虧損,但總體上,每輛車年均虧損4萬多,公司一直在堅持。”
對此,自貢市道路交通運輸服務中心相關科室負責人分析認為,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村組常年以留守老人和兒童居多,出行需求不大;車輛燃油、保險、人工等成本增加;道路通行條件制約鄉村客運車輛的運行和發展;非法營運猖獗,“黑車”、面包車、兩輪車、三輪車違規載客等,都是“小黃車”經營困難的重要原因。
各方探討
如何留住山村“校車”?
建議1
擴大服務范圍 延長服務線路
建議2
降本增效 交通+鄉村旅游
建議3
建立運營補貼機制 堅持公益屬性
“小黃車”解決了所有建制村客車“通達”的問題,那么,面對經營困境,如何讓“小黃車”開通了還留得住呢?自貢市道路交通運輸服務中心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,此前,他們也在積極思考如何留住這個問題,準備匯總相關調查材料向上級匯報,以爭取更多支持。
對此,劉永彬希望,“小黃車”能有更多的政策性補貼,并在包車等響應式服務基礎上盡量延長服務線路、擴大服務范圍。
富順縣吉祥道路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黃忠翰則建議,在進一步推廣響應式服務、包車服務的同時,相關部門應鼓勵鄉村客運車輛通過交郵合作、交通+醫療直通、交通+鄉村旅游、交通+學校等合作方式,以降本增效,讓鄉村客運車輛的經營者收入更有保障。
自貢市道路交通運輸服務中心相關科室負責人認為,“小黃車”要留得住,實現可持續發展,首先要改善現有農村尤其是偏遠村組的道路通行條件,比如拓寬道路,加快減速帶、防護欄等道路安防設施建設,同時建立完善、長效的營運補貼機制。
“比如,對農村客運車輛給予70%的保險費補貼;對人口稀少、客源不足的高山村和偏遠村,給予單車每座每天一定金額的營運補貼。”該負責人說,也可對“小黃車”安裝主動安全智能防控設備給予一次性補貼。
他還建議,從市級層面將鄉村客運扶持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區縣年度目標考核,以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項目清單進行考核,從而強力保障鄉村客運運輸。建立和完善對客運企業的質量信譽考評體系,強化農村客運市場“優勝劣汰”;賦予偏遠區域駕駛員更多的功能定位,讓他們在有限的運營范圍內“身兼數職”,既可以是快遞員,又可以是森林防火巡查員、河段巡查員,還可以是網格員等等,從而增加收入,實現“留得住”。
該負責人還認為,“小黃車”等鄉村客運要良性發展,還應進一步彰顯其公益屬性。“可以按照政府搭臺、龍頭企業牽頭、整體協同發展的思路,鼓勵‘金通’客車公交化、公司化、集約化改革。”該負責人說,如將距離城區20公里范圍內符合通行條件的鄉鎮、建制村以及中心村的客運班線改造為城鄉公交線路,實行城鄉公交一體化經營;而對于偏遠鄉鎮、村組實行“環線”經營,給予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,“兜底”運營。同時,相關部門還應聯合打擊非法營運車輛,凈化農村客運市場,維護鄉村客運合法經營者的權益。
1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本站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校車網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www.lotsalikes.com!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校車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※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master@xiaoche001.com